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永續經營 永續經營
:::
常見問題Q&A

「碳中和(淨零碳排)」新知Q&A說分明

一、氣候變遷是什麼?跟你我有什麼關係?
從19世紀中伴隨工業化開始,溫室氣體效應導致地球氣溫升高速度在加快,全球氣候變暖,持續不斷。氣候變暖跟溫室效應有關,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是地球的保溫罩,如果沒有溫室效應,地球上會天寒地凍,不適宜生命體生存。但,人類活動造成排放到大氣層的溫室氣體大增,加劇了溫室效應和地球升溫幅度。
二、 溫室氣體是什麼?
水氣、二氧化碳、甲烷、一氧化二氮、臭氧等都屬溫室氣體,對氣候變化作用最大是二氧化碳CO2。
三、如何緩解氣候危機?
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尤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,因此,碳中和(carbon neutral)、負碳排(carbon negative)、淨零(net zero)成為改善氣候危機的三大目標。
四、碳中和(carbon neutral)、淨零(net zero)是什麼?有什麼不同?
碳中和(carbon neutral)又稱作淨零碳排,只著重於二氧化碳的平衡。一個國家或企業,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,可以經過低碳能源、植樹等消除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運用碳交易等方式取得碳權來抵換,正負抵消,達到碳中和,或是淨零排放二氧化碳。
淨零(net zero):造成暖化的溫室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,要改善溫室效應,就必須減少所有溫室氣體的排放,淨零(net zero)就是指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接近零(極小化)。
五、負碳排(carbon negative)是什麼?
在一定時間內所消除的二氧化碳,超過產生的二氧化碳,就會達到負碳排(carbon negative)效果。像是透過負碳技術(碳捕集、利用與封存)、森林碳匯、海洋碳匯等方式抵消溫室氣體,來達到淨零排放。
六、「碳足跡」(Carbon Footprint)是什麼?
碳足跡(Carbon Footprint)是指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,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。 以食材碳足跡為例,從種子、農藥、灌溉、製成、包裝、販賣、運輸、廚餘、廢棄處理、回收等,均列入計算。
農委會對目前國人食用較多的雞肉、豬肉、稻米、魚類水產品等標示碳足跡,讓消費者了解所購買農產品的碳足跡,如:每公斤雞肉產生多少CO2碳排量,及運輸中累加的碳排量。
七、「碳盤查」(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)是什麼?
「碳盤查」(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),也就是碳足跡盤查。有三個範疇:
▋範疇一,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。像是工廠生產的直接碳排、製造過程使用甲烷等氣體。
▋範疇二,能源的間接排放源。主要是輸入電力、熱或蒸汽而造成間接排放溫室氣體。
▋範疇三,其他間接排放源,由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。像是採購原料生產與運輸、員工通勤與差旅等。
八、碳權是什麼?
是基於全球淨零排放目標而誕生的機制,就是「排碳的權利」,通常以一公噸的碳排放量來計算。分為兩種:(1)強制碳市場(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)透過政府強制性的總量管制與交易(Cap and Trade)產生;(2)自願碳市場(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)在自願性市場產生,企業主動做減碳及碳捕捉行動、採用再生能源、投入造林這類自然碳匯的方式,執行減碳專案,再向國際減碳驗證機構申請認證,獲得碳權。
九、碳權交易平台有哪些?
臺灣企業要進行碳權交易,可至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的溫室氣體減量與抵換管理機制,提出減碳認證申請,或發布販售碳權的資訊。國際間交易碳權則可到聯合國CDM、黃金標準的碳權交易平台,選擇自然碳匯或綠電,就可以獲得碳權證書。
十、碳稅、碳費又是什麼?
政府透過決定每噸碳的稅額或規費,推動企業進行減碳,是基於「以價制量」的減碳制度。
碳稅是由政府的稅務機構統一向企業徵收碳排放的稅額,是一種增加國庫收入的管道。
碳費是由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向每年排碳超過2.5萬噸的企業收費。該筆費用將會專款專用,投入在減碳領域發展,成立氣候基金,或是補助碳捕捉技術、氫能技術發展等項目。
(臺灣預計2025年起徵收碳費。)
還有其他問題嗎?聯絡我們
T